重要文化财阿弥陀如来镜像

保存图像

image 全画面表示

图像一览

  • 銅鏡(松喰鶴文)
  • 1面
  • 铜制 铸造
  • 直径20.5
  • 平安时代 12世纪
  • 奈良国立博物馆
  • 900(工187)

  镜像的镜面上绘有佛菩萨等,根据现存作品,镜像出现在平安时代中期,关于它的出现,一说是受垂迹思想的影响而在神镜上绘本地佛(honjibutu)。又有根据密教教义,将镜子比拟成佛菩萨身后的月轮(gachirin)之说等等。本作为一面铜铸大圆镜,镜面上线刻有结定印(jyouin)、结跏趺坐在莲华座上、身披带火焰头光和身光的阿弥陀如来佛。镜面有镀锡(tosyaku)痕迹。线刻采用楔形(kusabi)点连续成线的蹴雕技术,但脸和螺发采用连续移动雕刻法。雕刻技术细腻,图样充分展现了平安后期的沉稳特征。镜胎有蒲鉾式中缘,镜背面中央设素圆低提纽,单圈,内圈对称地绘有一对松鹤(matukuiduru),内外区以松叶枝简单点缀,是典型的平安末期松鹤镜。但提纽非未穿透,可能起初是有意为佛像线刻制作的拟镜(gikyou),而非实用镜。

部分一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