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崇拜神祇文化的历史由来已久,而长期以来并无造像供奉的传统。8世纪时佛教传入,在其影响之下,本土神祇造像之风渐盛。9世纪后半叶时,神像逐渐独具特色,至11世纪,神像体量渐小,体躯渐趋扁平,衣纹逐步简化,及至12世纪,神像独特的表现形式得以确立。
本像体躯单薄,上身稍长,两膝间距略窄,衣纹简素,显示出12世纪神像的特征。像面长,脸颊丰润,弯眉及鬓,双目细长,鼻部立体,口唇微凸,人中丰实。像以传统手法制作,白土打底,其后施彩。
本馆尚藏有一件女神坐像(C63),其身长体薄,双目纤长,上唇微凸。像独木雕刳,用材制法、衣纹装饰等均与本像类似。据研究可知,此二像出于同一木材,男神像取其表层,女神像用其木芯。二像体躯部尺寸相近,底部年轮轮距状态较近似,可见为一组雕像。另外,二像留存色彩的保存状态也较为接近,且于背后同一位置开有孔洞,其种种特点均可证二像原可能成对奉于一处。
据《旧国宝指定书》,本男神坐像昭和15年(1940)时为前田宏平旧藏,并于次年在大仓集古馆举办的“神道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并与一身女神坐像并陈,并陈像非馆藏女神坐像(C63)。现此男神坐像与馆藏女神坐像在本馆久违重聚,对于平安时代后期神像信仰研究,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