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镜子一般多为青铜制,铁制镜子极为罕见。而在罕见的铁镜中,本作品虽然由于锈化而剥落严重,但依然堪称在铁基上镶嵌有金银线以及绿松石等宝石的难得一见的佳作。
据说这面镜子于1933年(昭和8年)偶然在国铁久大本线工程中出土的。现在对于其具体出土地点不甚明了,也有说法认为其出土于古坟或者横穴墓等。
镜子提纽为半球形,镶嵌有金线。提纽座为变形的四叶座,即蝙蝠座,金线与银线的蝙蝠纹镶边中间,以金银线表现出涡云纹,中心镶嵌有1颗玻璃珠。蝙蝠纹之间以镶金手法刻有“长”、“宜”、“口”、“孙”的文字。无法清晰识别的1个文字也许是“子”。提纽周围有许多以镶金手法表现的细身龙纹,眼睛与体节处镶嵌有绿松石以及红色宝石。边缘以镶金手法表现出涡云纹。如此施有华丽装饰、做工精致的镜子极为罕见,体现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
一般认为这面镜子制作于2~3世纪的中国,此器何时传入日本不明,但是经过流传之后,于6世纪左右作为随葬物品下葬。这面镜子即便在中国也属于最高级的珍品,而能够获得这面镜子并将其作为随葬物品的墓主人到底为何许人也,确实颇具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