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画卷由「词书」与画所组成的六段,加上仅留下画的一段,合计七段所构成(词书指画卷中为了说明画中情景所添加的文字),表现的是中国隋代的闍那崛多译《起世经》中的十六小地狱,据说地狱中有八大地狱,其周围有十六个小地狱。《起世经》中虽然列举了十六个小地狱分别为:(一)「黑云沙」、(二)「粪屎泥」、(三)「五叉」、(四)「饥饿」、(五)「燋渴」、(六)「脓血」、(七)「一铜釜」、(八)「多铜釜」、(九)「铁磑」、(十)「函量」、(十一)「鸡」、(十二)「灰河」、(十三)「斫截」、(十四)「剑叶」、(十五)「狐狼」、(十六)「寒冰」,但是本画卷中现有场景的排列为(二)(十)(九)(十一)(一)(六)(十五),顺序已经有所替换。此外,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所藏相当于(七)「一铜釜」部分的断片,可能曾经是本画卷的一部分。还有一种说法是,第七段所描绘的并非《起世经》的「狐狼地狱」,而是《大楼炭经》中所说的「狼野干泥梨」。
词书的部分以「尚有别所」开头,加入《起世经》中相符合的部分,并记载使罪人沦入地狱的现世罪状。
本画卷的线描柔软,并施加低抑的暗色调色彩。虽然整体漂荡着厚重的气氛,但却令人感受到某种超越性的平静。关于图样方面,有在中尊寺的扉页画中也可见到的「铁磑所」,也有明显地受到中国宋代影响的「鸡地狱」。在现存的〈地狱草纸〉、〈沙门地狱草纸〉、〈饿鬼草纸〉、〈辟邪绘〉、〈病草纸〉等所谓六道画卷的作品之中,本作品可以说显示了最为精妙的画风。
此外,关于六道画卷较有力的说法是,这些作品相当于后白河法皇(1127-1192)下令制作(退位的天皇若入佛门则称法皇),并收于莲华王院宝库的那批「六道绘」的一部分(六道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个轮回的世界,而描绘六道世界的绘画称为六道绘)。
本画卷在明治时代(1868-1912)是由东京的大圣院所藏,经由神奈川的原家收藏而后归为国有,与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地狱草纸〉(曾为冈山的安住院收藏)并列为六道绘中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