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后期天保二年(西元1831年),大和国宇陀郡八泷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发现一火葬墓,本批出土品即出于此墓。在出土的铜箱中收纳刻有墓志的铜板,铜箱的旁边有一金铜壶,壶内装有盛满火葬骨灰的绿琉璃壶。此外,在铜箱和金铜壶的周围放置有大量的木炭。透过当时地方官府的详细记录可得知此发现的经过。
由出土的墓志可断定墓主为卒于庆云四年(西元707年)九月的文祢麻吕。文祢麻吕是出身于外来移民之西文一族的武士。在《日本书纪》与《续日本纪》中也可看到文祢麻吕之名,壬申之乱(西元672年)时,他跟随大海人皇子(后来的天武天皇)起兵,没后追赠官阶正四位上。
火葬的习俗随着佛教传入日本,而不久以后也采用中国在墓中放入墓志的葬俗。作为火葬墓的墓志而言,文祢麻吕的墓志是最早的例子。此外,使用绿琉璃壶作为收纳骨灰的纳骨器极为罕见,并且用来装纳骨器的金铜壶也为精品。文祢麻吕为壬申之乱的功臣,而这些均可说是合于其作为功臣之特殊身分的葬法。
墓志铜板上刻有铭文如下:「壬申年将军左卫士府督正四位上文祢麻吕忌寸庆云四年岁次丁未九月廿一日卒」。作为外容器的金铜壶,是由底部加有低圈足的壶身,以及附有宝珠形钮的壶盖所组成,壶的内部残留有包裹绿琉璃壶的布片。绿玻璃壶为平底壶,壶盖上也附有宝珠形钮。
收纳方式是将骨灰收于玻璃容器中,先以布包裹玻璃容器,再安置于外容器内,为比照埋藏佛舍利(释迦之遗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