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文化财背光

保存图像

image 全画面表示
  • 38面
  • 铜制镀金/铜制(29~32)
  • 纵10.8~34.8 横9.3~19.8 柄长14.2~31.6
  • 飞鸟时代 7世纪
  • 东京国立博物馆
  • N-195

在法隆寺献纳宝物中留传有多面古代金铜佛像的背光,其中包括48尊佛附属背光。这些背光的大部分直到几年前一直安装在48尊佛上,但由于这些背光中的大半都与本体不一致,所以现在除了N-143和N-157之外,佛像及背光均为分开保存(但N-157只残留有背光的断片)。据法隆寺的《金堂日记》记载,承历2年(1078年)左右,法隆寺金堂曾安置有100多尊小金铜佛,其中包括从橘寺搬来的49尊佛像。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佛像的背光逸失,有的本体逸失却残留有背光,因此造像与背光的对应关系错综复杂,如今已难以考证,因此要将现存造像与背光进行组合复原极其困难。尽管如此,在古代金铜佛像的文物大部分业已遗失背光的情况下,这些背光保留完整,且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内容都极为丰富,因此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
下面看一下这些背光的概貌。首先,N-19538件展品之中除了原法隆寺金堂天盖金属饰件(12)(N-195中的子编号,以下相同)之外,均为安装在佛像头部后方的头光样式。安装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安装在佛像后头部的榫(或木榫孔)上,另一类是在台座上安装支柱并按照佛像头部的高度将背光安装在支柱上。制作技法分为铜板制及铸造制。铜板制铸造方法中又分为薄铜板上刻线状花纹及厚铜板上刻立体花纹两种。只有(37)据推测为铸造制,通过X光照片可确认其有铸造气孔。而(18)~(28)、(38)等据推测均为厚铜板制作品,其立体花纹的造性感觉与(37)相似,目前尚不能断言这些作品均为铜板制而非铸造。
主要的作品有:(1)中的放射状花纹、连珠花纹及火焰结构与N-143的左右侍从像的背光类似,(2)中的火焰状棕榈叶装饰与根津美术馆馆藏的带戊午年(658年)铭文对背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3)与(2)有相同之处,以上三件作品均体现了古代风格。背光中绘有化佛的作品有(6)和(16),还有(36)这类绘有化乐天的珍稀作品。(11)上绘有虺龙纹(kiryuumon)火焰和宝塔的创意,与法隆寺救世观音像的背光具有相通之处。
(13)、(25)富有装饰性,放射状图案以束分区,分区中饰有花纹,这种花纹带在法隆寺传来的锤鍱佛像(例如N-198阿弥陀佛三尊及比丘像)的背光中也可见到,耐人寻味。尤其是与(13)风格相似的(14)和(15),据推测二者原本附着于N-163和N-164的佛像,而且这两座像的面容与上述锤鍱佛像中的左右侍从菩萨像相似,这一点也值得留意。
(21)、(27)、(28)是带有立体花纹的背光,(21)的莲花纹与天智9年(670年)火灾后重建时期法隆寺内的瓦片花纹相似,(27)中在火焰底部绘有涡型花纹、且花纹呈连珠状的创意,以及(28)的莲花纹形状等特征与一般认为同时期制作的法隆寺传橘夫人念持佛的背光具有相通之处,可由此来推测这种背光的产生年代。另外,(29)、(30)、(31)、(32)这四件作品据推测均为江户时代的后补之作。
遍览N-195的附属背光,可注意到其图样中使用的色彩极为丰富。有的作品风格多样,如(11)~(16)、(25)~(27),而有的作品则略显稚嫩,如(5)、(33)、(34),这些体现出48尊佛像的多样化的个性。另外,(18)~(28)背光的花纹中央带棱角,从而营造出立体感,这一特点与高松冢古墓出土的金属饰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当时其他金属工艺品存在着关联性,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头光之外的其他作品中,有带“甲寅年”铭文的N-196铸铜制一光三尊像的附属背光。尤其是边缘设计有飞天环绕的创意,对法隆寺金堂释伽三尊像背光的原貌复原具有珍贵价值。“甲寅年”极可能为594年,但由于制作地可能为朝鲜、日本或中国其中之一,故其年代也尚待论证。
N-197为铜板镂刻制大型莲瓣形背光,是安装有铜板锤打而出的化佛(锤鍱佛)的珍稀作品。火焰状的棕榈叶装饰与N-195(2)及N-158的宝冠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体展示出古式风格。

部分一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