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文化财十一面观音立像

保存图像

image 全画面表示

图像一览

  • 木造十一面観音立像
  • 1尊
  • 木制 一木制 素地 雕眼
  • 像高42.8
  • 平安时代 8世纪
  • 奈良国立博物馆
  • 882(彫30)

  具有坚好无隙(kenkoumugeki)白檀木纹理原色和芳香的檀像雕刻精品,大头部和短膝下姿态体现了小像特有表现手法。体形纤细,双臂(hiji)外张、前臂下垂的动作令人感受到强烈的平安初期风格。虽然是小像,但大五官、深邃脸型(menoku)的造型情感与同时代新药师寺药师如来像的威容(ifuu)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饰物、持物(jimotu)、天衣(tenne)等游离身体的部分也与本体雕在一起,镂刻精致。只有大部分的发髻 (motodori)(后方)、右前臂(zenpaku)前端以及部分的璎珞(youraku)等采用其他材质拼接。头发(群青)、唇(朱)、眉目(墨)、璎珞(朱和青)施有色彩,衣服边缘与净瓶(suibyou)绘有金泥(kindei)花纹,此外雕刻的木纹理均保持原色(kiji)。台座反花(kaeribana)及框(kamachi)的用材与本体不同,莲瓣(renben)表面的花饰也使用小材。
十一面观音像的头上面(zujyoumen)(观音佛面上方的面孔)除左面之外,均表情慈祥,右三面露下齿,可知造型标准依据十一面观音经之中北周的耶舍崛多(yasyakutta)第一译和唐代阿地瞿多的第二译中记录的“似菩萨面,犬牙(inekiba)上突”的规定。而左侧的头上面是与天王脸相似的怒容(dogan),一般认为与唐玄奘所译(第三译)“嗔怒面(sinnumen)”相对应。本像的头上面基本依照旧译本,但部分采用新译本,这一点值得留意。

部分一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