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饿鬼草纸

保存图像

image 全画面表示
  • 一卷
  • 纵26.8厘米 横538.4厘米
  • 京都国立博物馆
  • A甲229

本作是描绘“六道”中的饿鬼世界(六道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个轮回的世界,而描绘六道世界的绘画称为六道绘)。平安时代后期末法思想盛行,人们对于六道的关心提高,本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产生。这件京都国立博物馆本汇集了关于救济饿鬼的故事。
第一及第二段是关于救济食水饿鬼的故事。第一段描写三十六饿鬼中的食水饿鬼受苦的场景。第二段述说透过后世人们的供养,堕入饿鬼道的人也能得到救济,画中描绘的是在盂兰盆节时向佛塔浇水的人们,生动地表现出寺院门前热闹的景象,也值得作为风俗画来欣赏。
第三及第四段根据《盂兰盆经》的记载,描绘出释迦的弟子目连为了拯救堕入饿鬼道的母亲,经由释迦指点救济的方法,而救出母亲的故事。
第五段所根据的经典不明,在半圆形的空间内以顺时针方向,采“异时同图”(指在同一个画面中描绘不同时间的数个场景)的画法描绘出苦于无法喝水的饿鬼,因为佛的慈悲脱离饿鬼的身形而得以喝水,并且往生佛土的故事。
第六段描述的是,阿难听到了口中不断吐火的焰口饿鬼的诉苦,于是向释迦请教救济饿鬼的咒文。而第七段描述的是,僧人经由阿难指点救济饿鬼的方法,开始施舍饿鬼的故事。
以上可知京博本〈饿鬼草纸〉每段所根据的经典不同,而在画风上也有差异。关于画面的构成,有将视点放在近处以人物为中心的段落,也有特别意识到空间开阔感的段落。关于景物描绘方面,相对于第二段生动的人物表现,第三及第四段的表现就显得用笔生硬,此外相对于第一段较粗的线描,第六段的线描就显得纤细。由此可知每段风格各不相同,推测可能有多数的画家参与本作品的制作。
根据中世的记录,后白河法皇(指入佛门的退位天皇)所创建的莲华王院(三十三间堂)的宝库中曾收有一批“六道绘”,京博本〈饿鬼草纸〉很可能是其中之一。

部分一览

Loading